在今天,業內廣告圈內大概可以分為兩大廣告流派。奧美影視愿稱之為暴力派和故事派。
暴力派,就是我們日常在電梯間常見的那種洗腦式喊麥廣告,這類廣告主要依靠將品牌主張變成巨大的聲量抽打你的耳膜,用粗礪的畫面暴擊你的靈魂。比如人人車、BOSS直聘等。
故事派,則通過一個或長或短的故事去承載品牌精神,長則20分鐘的微電影,短則30S的TVC,最后亮出品牌主張。這種廣告強調把顧客當人——或者把想象中的顧客當人,注重情感溝通,那些走心扎腎的廣告也多出于此。
兩派之間除了在廣告創意和制作方式上的差異,在廣告價值觀上兩派更是互相看不上。暴力派覺得故事派虛頭巴腦不著邊際,沒效果,老把自己當成半吊子作家或藝術家,用商業廣告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故事派覺得暴力派制造垃圾,污染環境,不斷突破審美下限,為求最大聲量不擇手段,越挨罵越引以為榮,讓這個行業的從業者越來越沒有面子。
在日常實際中,暴力派廣告也多見于新創品牌或腰部以下品牌,頭部品牌極少。故事派廣告則以成熟大牌或頭部品牌居多。很多人可能會問這是為什么?
奧美影視想說,拋開廣告觀的差異,選擇哪類的廣告制作方式還是在于品牌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品牌營銷戰略的制定。如果你是一個創業品牌的老板,賬上所有錢要拿去投一個廣告,你會選擇暴力派還是故事派?大概很多人會選擇故事派,有面子,有情懷。但也但正是因為你沒有創過業,不知商業之殘酷,不懂燒錢之恐怖;
奧美影視認為這就是為什么人人車、BOSS直聘之類的老板會選擇暴力廣告,因為他們知道新品牌需要在最短時間被最多人知道:你是誰?你是干什么的?對于他們來說是生存之戰,玩不起情懷。畢竟情懷太貴了。
然而對于大品牌來說,他們的品牌幾乎家喻戶曉,產品隨處可見,暴力輸出產品價值對增長無濟于事。它們已過了原始積累的階段,那種急功近利的、凸顯底層掠食者氣質的廣告,反而會傷害品牌形象。
在奧美影視看來,成熟大牌做品牌,就像是經營顧客關系,就像一個人經營和朋友的關系。你不能做讓朋友覺得沒面子的事情,比如你和朋友在高檔寫字樓安靜地等電梯,你突然掏出產品吆喝叫賣起來,眾人側目,朋友難堪。這就是為什么成熟品牌會聚焦品牌文化和精神,強調普世價值觀,通過持續講品牌故事,讓朋友覺得你是懂他的,你是給面子的,哪怕只是價值3元的里子。
還有少數金字塔尖的品牌,它們也會持續講品牌故事,不過它們并不是把顧客當朋友,而是當信徒。就像教主會給信徒講故事一樣,但講述的目的不是和你談心,而是說我講的是真經,你聽著就好了。奧美影視認為,這也可以看成是宗教級別品牌的一種特權。
最后,奧美影視想說,其實暴力派和故事派廣告并不是對立的,也完全沒必要。廣告形式的選擇只是適用于品牌發展的不同階段。畢竟品牌的很多困境靠廣告層面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說白了你是高端還是低端在品牌誕生之初的定位就決定了。